莫桑比克艺术与设计大学非遗数字化系突破保护技术 校园非遗节焕发文化新生

刘老师 阅读:2 2025-09-21 13:00:33 评论:0

  莫桑比克艺术与设计大学的数字非遗实验室里,科研人员正用三维扫描技术复刻 “木刻面具”,屏幕上清晰呈现面具的纹理、雕刻细节;校园广场上,“南部非洲非遗文化节” 正在进行,学生们穿着传统服饰表演 “津巴布韦鼓舞”,数字展台前观众通过 VR 技术 “体验” 莫桑比克传统编织技艺。该校非遗数字化系近期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取得突破,校园文化传承活动蓬勃开展。

  “莫桑比克有 50 余项濒危非遗技艺,传统口传心授模式难以延续,数字化是最佳保护路径。” 系主任安娜・马沙多说,团队研发的 “非遗数字保护系统”,整合三维扫描、VR 体验、口述史记录等技术,已为 20 项非遗技艺建立数字档案,其中 “马普托木刻”“加扎编织” 数字展在欧洲巡展,吸引观众 5 万人次。与巴西里约热内卢艺术学院共建的 “南美 - 非洲非遗联合实验室”,投资 400 万元,配备动作捕捉设备、数字投影系统,开设 “非遗数字化设计” 特色专业方向。

  国际学生深度参与文化传承。来自葡萄牙的留学生劳拉参与的 “非遗文创数字化开发” 项目,将木刻纹样转化为手机壁纸、文创产品图案,上线电商平台后销售额突破 10 万美元。“实验室有来自 8 个国家的设计师,跨文化交流让我从新视角解读非遗,我的毕业设计就是‘葡莫纹样融合文创’。” 劳拉说,她的研究获校级国际生科研基金资助。

  校园文化节成为传播窗口。活动设置 “非遗工坊开放日”“数字文创拍卖会”,学生现场展示扫描、建模、设计全流程;新闻中心推出 “非遗数字化故事” 系列报道,用 3 种语言播报技艺传承历程,单条视频播放量达 250 万。国际学生中心每月举办 “非遗体验课”,2024 年开展 30 场跨文化活动,服务国际生 220 余人次。马沙多透露,2025 年将新增 “非遗旅游规划” 专业方向,推动文化保护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。
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莫桑比克大学中文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