肯尼亚内罗毕大学与莫桑比克高校共建野生动物保护联盟 校园科普展传递生态理念
肯尼亚内罗毕大学的野生动物实验室里,莫桑比克籍教授戴维・儒尼奥尔正与团队分析大象迁徙轨迹数据,该数据由联盟联合研发的卫星追踪项圈采集;两校校园广场上,“东非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展”
正在进行,师生们通过标本、影像了解狮子、犀牛的生存现状,展台前摆放着联盟编制的多语言保护手册。内罗毕大学牵头的 “东非野生动物保护高校联盟” 近日吸纳莫桑比克
3 所高校加入,科研与校园科普协同发力。
“东非象群跨境迁徙频繁,盗猎与栖息地破坏导致种群数量下降 30%,联盟要打破国家壁垒共享保护技术。” 儒尼奥尔介绍,联盟由 6 国 10 所高校组成,莫桑比克戈龙戈萨国家公园周边高校是核心成员,重点开展 “迁徙监测”“反盗猎技术” 两大研究方向。联合研发的 “智能追踪项圈”,可实时传输动物位置、健康状态数据,已为 50 头大象、30 头犀牛佩戴,成功预警盗猎事件 12 起。
校园科普展成为理念传播窗口。活动设置 “实验室开放日”,学生可操作卫星追踪设备模拟动物监测;“保护咨询台” 由联盟教授坐诊,解答生态保护疑问;发布的《东非野生动物保护青年行动指南》,整合 5 万份调研数据,呼吁青年参与保护行动。“以前觉得野生动物保护离自己很远,现在知道通过技术能守护它们,我报名了联盟的志愿者项目。” 内罗毕大学莫桑比克籍学生丽娜说。
全球网络强化资源支撑。联盟与世界自然基金会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建立合作,每年选派 30 名师生赴华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研修;搭建 “东非野生动物数字资源库”,收录 800 份监测数据、200 个保护案例,向非洲高校免费开放。新闻中心联合开设 “联盟动态” 专栏,用 4 种语言播报保护成果,月均访问量突破 70 万人次。校长表示,将推动联盟与莫桑比克环境部合作,让科研成果更快转化为保护区管理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