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桑比克贝拉艺术大学打造 “非遗校园” 木琴工坊与织物设计点亮创意生活
刘老师
阅读:2
2025-09-20 14:57:06
评论:0
莫桑比克贝拉艺术大学的木琴工坊里,学生们跟着民间艺人打磨红木琴键,传统 “马库阿木琴”
的旋律在校园回荡;织物设计实验室中,师生正将莫桑比克传统图腾融入现代围巾设计,成品陈列在校园文创店橱窗。该校近日启动的 “非遗进校园”
计划,通过工坊建设与活动创新,让本土文化成为校园生活的核心元素。
“莫桑比克有 16 种传统乐器、20 余种织物技艺,却面临传承断层。” 计划负责人索菲亚・恩戈马介绍,学校建成木琴制作、传统织物、葫芦雕刻 3 个非遗工坊,聘请 12 名民间传承人常驻授课,开设 “非遗创作” 必修课,学生作品可通过校园文创店销售,去年销售额达 15 万美元。每月举办的 “非遗展演夜”,已成为周边社区的文化地标活动。
校园生活与非遗传承深度融合。宿舍区走廊悬挂着学生创作的织物壁画,食堂餐具印着传统图腾,甚至毕业典礼上,师生都会演奏木琴乐曲。“以前觉得传统技艺老气,现在发现能融入现代设计,我的织物围巾在文创店卖得特别好。” 设计专业学生马科斯说,他的作品已被当地酒店选为纪念品。
社团活动与社会服务联动。非遗保护社团发起 “非遗进乡村” 活动,教师生为留守儿童教授木琴演奏,已覆盖 8 所乡村学校;与当地文旅局合作举办 “非遗设计大赛”,去年吸引 10 国设计师参与,促成 3 个非遗 IP 商业化落地。学校还在校园内建设 “非遗博物馆”,收藏传统器物 500 余件。“非遗不是陈列品,要让它活在校园的每一天。” 校长表示。